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518篇
航天技术   122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一种交织铺层结构层合板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复合材料自动纤维铺放(AFP)技术,提出了一种交织铺层结构层合板成型方法,制备了非交织、交织正交层合板、非交织、两向交织和四向交织准各向同性层合板复合材料,并对交织铺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层间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织正交层合板的拉伸、压缩、弯曲性能较非交织板性能均有所下降,但其层间剪切性能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约为16%;随着交织铺层组厚度的增加,交织层合板的拉伸性能呈下降趋势;交织层合板的开孔后拉伸、开孔后压缩和冲击后压缩强度保持率均高于非交织板,且冲击后分层损伤面积明显低于非交织板。交织铺层结构层合板相对于普通非交织层合板具有更好的损伤容限能力。  相似文献   
832.
张伟涛  王敏  郭交 《上海航天》2022,39(3):54-59
农作物分类是偏振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的重要应用之一。由于单时相PolSAR数据获取的信息有限,因此,采用多时相PolSAR数据,其含有农作物生长周期更丰富的特征信息。针对多时相PolSAR数据在极化特征分解时造成的“维数灾难”问题,提出了一种非负性约束稀疏自编码器(NC-SAE)的特征压缩方法,用于对分解后的特征数据进行压缩,以获得分类所需的有效特征。此外,构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分类网络(MSFCN),该网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分类性能,且优于目前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使用欧空局提供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对分类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并与传统方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农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3.
针对湿压缩技术的应用,为了深入认识径向非均匀进气喷湿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跨声速压气机级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技术结合欧拉-拉格朗日法对径向非均匀进气喷湿条件下压气机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叶顶、叶中和叶根局部喷湿三种不同径向位置喷湿条件对压气机气动性能及失稳边界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喷湿前后流动径向匹配规律及流动结构的变化解释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叶顶喷湿相比叶中和叶跟喷湿是更好的喷湿方案,叶顶喷湿时压气机压比和效率升高程度更大,且稳定裕度降低程度更低;当液滴粒径小于50μm,喷射速度大于20m/s时,离心力对液滴径向迁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液滴在经过压气机级流道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径向迁移,蒸发冷却效应只发生于喷湿的局部叶高范围;由于径向非均匀进气喷湿时压气机内部质量流量会向喷湿的局部叶高范围聚集,导致喷湿的主要影响——即轴向速度的降低和轮缘功的升高在喷湿的局部范围程度较弱,而在没有喷湿的局部叶高范围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834.
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制备了三维多层缠绕编织、三维五向面芯编织和三维七向编织3种不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系统分析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纱线轨迹,分别开展了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编织工艺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压缩承载、破坏模式及吸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编织结构圆管的轴向承载能力和破坏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三维多层缠绕编织圆管的环向纱体积含量较高,能有效承担轴向载荷,其轴向承载能力明显高于其余两类编织圆管。但由于纤维间载荷传递性能较弱,易发生脆性破坏,导致吸能效果最差。而三维五向面芯编织和三维七向编织圆管具有紧密交织的纱线结构,径向编织纱能有效限制剪切裂纹扩展,从而引发渐进稳定的开花式破坏,此类破坏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三维五向面芯编织圆管纤维断裂更加充分,吸能效果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835.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247-257
As for unmanned aircraft, the knowledge of the aircraft perform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programming. Therefore, the measured data in each phase of the flight must be sufficiently precise to obtain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aircraft. This article proposes new methods of sending information to ground, which make it possible to know the aircraft behavior accurately, and for this purpose, four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made for ALO (Avión Ligero de Observación, Spanish acronym for Light Observation Aircraft). Currently, the characterization is based on data obtained at ten samples per second, insufficient to acquire detailed knowledge of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whole flight of an aircraft. As a result of these contributions, many more samples per second of accelerations and angular velocities are obtained at the most critical moments of the flight, such as takeoff or landing. Among the improvements included are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providing references to locate the measured data in time and identifying labels of each parameter.  相似文献   
836.
孙冰  王太平  张佳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2):2927-2933
为了得到气膜入口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针对不同形状气膜入口结构的离散孔超声速气膜冷却展开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膜入口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明显,轴对称孔入口收敛段结构的流量系数直接影响冷却效果,计算工况下流量系数降低013下游冷却效率约降低005,应该防止收敛段剧烈收缩;同时,离散孔扩张段面积变化速率越小越有利于冷却,变化过快会使得冷却剂得不到充分发展,垂直主流方向的速度分量大,使得气膜往两侧流动而中心区域冷却效果变差;在非轴对称离散孔出口增加平直段能使射流更集中,可以有效防止气膜在上游被穿透造成冷却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837.
气膜孔位置对突肩叶尖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研究了气膜孔位置对突肩叶尖间隙泄漏流场、气膜冷却效率和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共模拟了3种气膜孔排布方式:中弧线气膜孔、吸力侧气膜孔、前缘气膜孔,考虑了间隙高度(t)和吹风比(M)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气膜孔位置对突肩叶尖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很大,中弧线气膜冷却突肩叶尖在中弧线到压力侧突肩区域有较好的气膜覆盖;吸力侧气膜冷却突肩叶尖在中弦处的吸力侧突肩到中弧线区域和尾缘区域有较好的气膜覆盖;前缘气膜孔突肩叶尖在整个叶尖表面都有较好的气膜覆盖。间隙高度对不同突肩叶尖的影响不同。吹风比增大时前缘气膜孔突肩叶尖的气膜冷却效率增幅远大于其余两种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